用艾灸调戏脾胃
常使用艾灸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调节胃肠道,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,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
脾胃功能正常时,气血充足,身体健康的反应;反之则是气血不足,体质虚弱。
中医认为脾胃的功能是消化、吸收、转化人体所需要的气血精微,故称为之“后天之本”、“气血生化之源”。常使用艾灸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调节胃肠道,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,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艾灸调和脾胃适用于任何年龄的人,是防病保健的常用方法。
艾灸脾胃的取穴
艾灸脾胃取脾俞穴、胃俞穴、中脘穴、天枢穴这些穴位,每天1次或者隔日一次,每穴15-20分钟左右。
【脾俞穴】: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旁开1.5寸处。
取穴方法: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,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,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,往中间划水平线,相对的是第七胸椎,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.5寸处是脾俞穴。
艾灸病症:背痛、腹胀、背痛、腹泻、呕吐、痢疾、便血等脾胃脏腑疾病。
【胃俞穴】:位于背部,当第1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取穴方法:取穴时,可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,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,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。
艾灸病症:胸胁痛、胃脘痛、呕吐、腹胀、肠鸣等症。
【中脘穴】:位于人体的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。
取穴方法:取穴时,采用仰卧的姿势,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具体找法: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。
艾灸病症:头痛、目眩、耳鸣、癫狂、痫证、食欲不振、翻胃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、腹鸣、呕吐、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【天枢穴】:位于腹部,横平脐中,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。
取穴方法:取穴时,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,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,平脐中,距脐中2寸(肚脐左右三指宽处)。
艾灸病症:腹痛、腹胀、便秘、腹泻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等症。
坚持艾灸下去,能够对消化不良、食欲不佳、胃胀腹泻等肠胃疾病起到调理作用。除了艾灸方法外,用艾柱(将艾条切成2-3厘米长短)隔姜灸这些穴位,每天或隔日1-2柱。在艾灸之前,可以先准备好艾柱和姜片,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,坚持艾灸下去,可以调理胃寒怕冷、胃肠功能较差等。
免责说明:版权归原作者,
如涉及侵权等问题,
请联系【熹艾灸】删除。
厦门【熹艾灸】联系电话: 13606089028
自古评论出英雄,帅哥美女有心得可以说几句哦!
觉得内容符合您愉悦的心情,还请点个赞,谢谢您的参与!